• <ul id="m800u"><dfn id="m800u"></dfn></ul>
    <strike id="m800u"></strike>
  • <ul id="m800u"></ul>
    <strike id="m800u"><rt id="m800u"></rt></strike>
  • 大地銘記·以山河為碑

    來源:人民日報 2025-09-03 11:06 作者:

      圖為王穎生主創的壁畫《長城頌》(局部)。

      王迎春、楊力舟中國畫《太行鐵壁》。

      詹建俊油畫《狼牙山五壯士》。

      胡一川版畫《到前線去》。

      華君武漫畫《榜樣》。

      潘鶴、梁明誠雕塑《大刀進行曲》。

      沈堯伊油畫《在太行山上》,創作于2008年。2022年至2025年,作者創作了第二幅作品。作品創意來源于同名抗戰歌曲。作者以低飽和度的暖褐色為主調,進行歷史和美學意義上的提純,又以恣意縱橫的筆觸、富有動感的光色,描繪了軍民共奏歡歌的動人場景。溫暖的光暈照亮了人們的衣襟和面容,充盈著一種苦難中的生命活力,傳遞著蘊藏在太行深處的精神基因——崇高的革命信仰支撐著、軍民魚水情深滋養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吳為山雕塑《左權》,創作于2025年。太行山的雄勁、巍峨,正是八路軍抗戰精神的寫照。左權將軍便是這精神的象征。肖像雕塑實質上是群體共性在個性中的表現。這件左權雕像,面部肌肉線條的堅韌和目光的堅毅,折射出英雄的堅強意志和信念,挺拔的身軀和迎風的大衣,恰似太行山堅不可摧的巖石構成。從1985年塑新四軍戰士像到2025年塑左權像,40年的時間跨度里,作者通過不同人物塑造,表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盛楊雕塑《無名英雄》,創作于2022年。作者經歷過戰亂并曾在部隊工作,對革命精神有著深刻體悟。他堅持以刻刀雕琢時代精神,數十年來創作了不少革命題材作品。這件雕塑將人物頭像與山石造型融為一體,以寫實且具有紀念碑特質的風格禮贊無名英雄。

      張慶濤、秦文清油畫《浴血劉老莊》。為致敬新四軍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兩位軍旅畫家分別于2005年、2007年、2021年創作了3件作品。2021年創作的這件新作,以強烈而凝重的色彩、激蕩而躍動的筆觸,再現抗日勇士生命力量電光石火般爆發的瞬間,彰顯“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黃華三中國畫《出診風雪夜》,創作于2025年。一代代美術工作者都在嘗試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表現白求恩精神。這件作品突破對戰地手術的場景再現,通過風雪夜出診的情境描繪,凸顯醫者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守與擔當。藝術處理上,作者以俯視的構圖和留白、渲染、敲雪等技法,強化了風雪肆虐的情景和主人公勇往直前的姿態,凸顯這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的精神光芒。

      李烜峰雕塑《八女投江》,創作于2019年。近年來,不少雕塑家尤其是青年雕塑家,以富有激情和創新精神的藝術語言,重新塑造各個歷史時期的英雄形象。在這件作品中,作者以悲劇性的藝術表達,突破了主題性創作的原有范式。人物的悲痛、憤恨、堅毅……一切人在絕境之中的反應都自然流露。人、物、硝煙、江水等跡化為筆觸墨跡式的肌理,不僅反映出青年創作者求新、求變、求突破的藝術探索,更折射出年輕人主動走進歷史深處與先烈對話、在歷史鏡像中尋找自我的精神追求。

    編輯:陳燁秋

    投稿郵箱:15255196177@163.com 聯系電話:0551-65175218

    中安書畫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4120170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備案號:皖B2-20080023-21

    中安書畫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