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敵人送回老家去!(漫畫)謝趣生
站在日軍前面的巨人——游擊隊(漫畫)梁白波
怎么遇不到一個八路軍(漫畫)丁聰
榜樣(漫畫)華君武
健壯堅強與焦頭爛額(漫畫)李可染
漫畫,是運用夸張、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現事物本質特征的繪畫形式,尤以諷刺幽默見長。在80年前氣壯山河的全民族抗日戰爭中,中國漫畫家們以畫筆為武器,全身心地投入抗戰洪流,創作了難以計數、生動感人的抗戰漫畫作品,對于揭露敵人的罪惡,鼓舞抗戰軍民士氣起到重要作用,實現了“一圖勝千言”的宣傳效果。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前,中國的抗戰漫畫創作隊伍形成較大規模,其主要特征是:漫畫家人數多、漫畫報刊多、漫畫創作活動多,這為此后聲勢浩大的抗戰漫畫運動奠定了基礎。很多抗戰漫畫在當時的《時代漫畫》《漫畫界》等漫畫雜志和各地報刊上發表。1936年11月,在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舉辦的“首屆全國漫畫展覽會”上,就有不少抗戰題材的漫畫作品展出。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與此同時,中國的抗戰漫畫如燎原之火向全國蔓延。同年9月,抗戰漫畫雜志《救亡漫畫》在上海創刊,爾后隨著戰事的發展,以葉淺予、張樂平為領隊的救亡漫畫宣傳隊從上海出發向西行進至武漢。他們在武漢掀起了抗戰漫畫運動的高潮。
1938年5月,中國空軍派出兩架轟炸機攜帶著大量抗戰漫畫傳單飛赴日本空投散發。這次“紙片轟炸”旨在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前線士兵的抗戰士氣,被輿論稱為“人道遠征”。
1938年10月,武漢失守,救亡漫畫宣傳隊兵分兩路,一路隊伍赴廣西桂林,一路隊伍赴四川重慶,繼續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戰漫畫宣傳工作。
在敵人后方的華北,自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創立伊始,就活躍著一支以徐靈為首的抗戰漫畫宣傳隊。活躍在蘇北、蘇中和皖南的新四軍也組成抗戰美術宣傳隊,用漫畫和版畫的形式參與了華中地區的抗戰活動。他們以根據地為依托、以漫畫為武器轉戰山區,與日偽軍展開了有聲有色的“漫畫戰”。
據資料顯示,在眾多投身于抗戰漫畫運動的人員中,不僅有國畫家、油畫家、版畫家和漫畫家,還有音樂家和電影演員等。他們以爆發式的熱情創作漫畫,這些抗戰漫畫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乃至世界美術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由于參與創作者眾多,抗戰漫畫呈現出形式多樣的面貌。這些浸染著烽火味道的漫畫作品精煉、真摯,盡管有的還稍顯稚拙,但卻粗獷、剛健,向民眾傳遞出熾熱的情感,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抗戰漫畫,是在極其殘酷的戰爭環境中發展和繁榮起來的,創作者以畫筆表現出中國人民抗戰的堅強意志和時代心聲。可以說,中國抗戰漫畫充滿著金戈鐵馬悲風吼的陽剛之氣,象征著中國人民在血與火的抗日戰場上不屈的脊梁,也是一個被壓迫民族從心底發出的吶喊。這些誕生于烽火硝煙中的抗戰漫畫,不僅是日本軍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中國人民奮勇抗敵的無聲證詞,也好似勇士沖鋒的號角,給予人們前行的力量和必勝的信心。
(作者:鄭化改,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原秘書長、副主任)
編輯:陳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