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蕭縣結識一位年輕畫家,叫陳波,又名陳博。
起初,我并沒萌生寫點文字去點評一番。心想:在蕭縣尋常百姓拿起鋤頭會種田,放下鋤頭能書畫,早已司空見慣。隨意到大街小巷上走一回,都會偶遇幾個愛書畫的行人。光各級書畫協會持證會員就多達好幾萬,人杰地靈,名家輩出。僅中美協、中書協會員就有好幾百……真是名不副實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我呢!從不追名。了解我的人都深知,我平時總喜好為一些名不見經傳有實力、有潛力,但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寫點文章,作點推介。僅前些年就曾經寫過大量文章見諸報端,先后為五六十位沒有多少知名度的書畫家作過宣傳……而蕭縣書畫家層出不窮,怎敢見誰寫誰呀!
正在我想著,想著,就來到了朋友畫室里,幾位好友畫家爭先恐后紛紛試紙一展才藝……在這一濃厚氛圍里,陳波也只好“隨波逐流”。只見她把一張卡紙,往畫案上一鋪,從筆筒里取出一支毛筆,邊洗著筆邊沉思了一下,隨后十分嫻熟而又寥寥簡單幾筆,就勾勒出一幅太湖石,而且石融透、漏、瘦、皺、傴、懸、蟠、色等諸多美學元素融為一體,既品賞出宋代書畫大家米芾倡導“瘦(體態挺拔秀麗)、皺(凹凸相間有序)、漏(孔洞層層相套)、透(孔洞貫通、紋理縱橫)”賞石“四字訣”的獨特藝術魅力,又彰顯出清、奇、丑、樸、拙、頑、怪等自然美。同時還給人一種象外之象、味外之味、言外之意,頓令我刮目相看,贊不絕口:“真是高手在民間呀!”陳波一聽這夸贊之語,臉頓時有點紅潤,抿嘴一笑,羞羞答答地就搪塞過去了。
幾位好友畫家各顯身手后,便圍坐在一張長方形茶桌前,聊天品茶,話題最多的,自然就是繪畫藝術。從大伙的言談中,我對她有了一些粗淺的認知:
陳波,出身木匠世家,爺爺和父輩都是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木匠大師傅,個個有著一手木雕好手藝。早些年間,皖北農家添置家具時興在上面雕刻些花卉或吉祥圖案。諸如:富貴牡丹、龍鳳呈祥、鴛鴦戲水、子孫滿堂、福娃娃、五谷豐登等等。陳波自幼天天耳濡目染爺爺和父輩在木板上雕刻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畫面,好生喜歡,就纏著家人教她這般手藝,家人雖是嘴上答應了,但總是顧不上她碰雕刻刀,擔心被刀誤傷,每次干完雕刻,都把刀藏到她找不到的地方。不讓摸刀學雕刻。找不到刀刻,她干脆就拿著粉筆或樹枝,在地上亂畫,畫牛羊,畫葡萄,畫向日葵……她經常憧憬著有那么一天,自己畫的圖案,爺爺和父親看了非常喜歡,就幫雕刻了在家俱,左鄰右舍見了紛紛夸贊:“陳家的丫頭畫的圖真好……”當她發出甜美笑聲時,卻發現自己是在做夢……
為了能夢想真,陳波對繪畫一下就著了迷。就連上學的課本,只要有空白處,她都會在上面亂畫一通,畫個房子,畫個小孩,畫個小鳥,畫個花朵……一個學期下來,她的課家具都成了 “連環畫”。班主任老師見她有繪畫天賦,而且畫得像模像樣,就把班級黑板報交給她全權負責。這下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有的班級出黑板報,還請她去幫忙畫些插圖呢!她一下成了校園里有名的“小畫家”。這下,她繪畫的勁頭和熱情更足了,家人見她這么執著酷愛繪畫,就給她在縣城報了個美術培訓班,每周上半天美術課。
這,哪兒還能滿足陳波對繪畫知識的渴望與追求!就在這時,經人介紹,她投到時任縣美協主席縱蘭凌門下。見面那天,啟蒙老師縱蘭凌問陳波想學什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想學山水。”縱蘭凌笑了:“我不畫山水。”“那我就學畫花鳥……”對這一“投師”場景,陳波至今記憶猶新,感受深刻,難以忘懷。她說,那時的她,十分幼稚,壓根兒就不懂啥叫國畫。是縱蘭凌用母愛般的方式悉心言傳身教一點一滴地教誨她繪畫常識。在像模像樣蘭凌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下,陳波漸漸打牢了繪畫基本功,并開始苦研花鳥、山水,還經常臨摹倪贊、弘仁等古代大畫家的名作。后又經過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和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兩所高等學府的鍛造,陳波繪畫水準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春華秋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陳波除工作之外,一直筆耕不輟。短短幾年,一躍在畫壇上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工筆學會會員、安徽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安徽省美協會員……這對于一個年輕的女畫家來說,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沒有真正實力,沒有幾把刷子……是很難在高手如云、競爭十分激烈的“書畫藝術之鄉”嶄露頭角。陳波就是這樣靠實力,靠真本事,從而贏得畫壇上一席之地。近年來,她創作不斷,其中《遺風》《山水》《長城》《晨曦》《春雨潤園》等多幅作品入選全國、全省美展,有的還獲大獎。2021年入選“宿州市龍鳳計劃選拔人才”、2022年又被評為“蕭縣獅虎計劃選送人才”,2017年被公派到國家畫院林容生工作室深造研學國畫技藝。
陳波勤奮好學,又善博眾家之長,承古不拘泥,創作不浮躁,并漸漸形成自己獨具風格的繪畫語言。她繪畫作品題材廣泛,構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麗,意趣雋永,筆墨簡率,設色沉穩,莊重大氣。尤其是她靈巧多變的筆墨,色墨結合,以色助墨、以墨顯色、色彩協調,色墨融韻,無不彰顯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的陰柔之美。
陳波擅長大寫意兼工筆,縱觀她山水作品大有古樸、奇拙、峻朗、蒼潤之風骨,她花鳥作品刻畫細微,鮮活多姿,生動可愛,情趣盎然,清新靈妙,生活氣息濃烈,可謂雅俗共賞。她的《遺風》,不拘泥于筆墨、程式,善用粗野激蕩的色彩和線條,使畫面簡練凝重,看似稚拙,大有一種天真質樸之美;她的《五岳歸來》,筆隨心意,色柔潤清,鐘靈毓秀,云霧裊繞,瀑布穿林,神韻萬千,大氣磅礴,大有一種返璞歸真之美;她的《林風丹霞》《南國風情》等作品,可以用這樣二十個字來概括:陰柔、細膩、和緩、秀逸、簡約、清雅、生動、形象、神妙、遒勁。她的《春雨潤園》,構圖巧妙,秀潤縝密,色調清雅,筆法健朗,筆墨兼顧濃淡干濕,具有形式美、結構美、陰柔美融會貫通。尤其是細膩的線條與溫柔的色彩進一步營造出柔美、靜謐的意境神韻,使人頓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正如石濤所言:“畫者,形天地萬物者也。”據陳波介紹,這幅上乘作品,是她和家人一起去蘇州度假在游覽唐寅園時,觸景生情而萌發的創作激情,也有人開玩笑地說她是得到唐寅的點化。
品讀陳波畫作,深為她翰墨飄逸清雅之美而折服。陳波十分謙虛地說:“墨海無涯,永無止境。我要走的路,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是呀!國畫藝術博大精深,傳承與守正,追尋與探索,創新與創作,開拓與進取,永遠沒有休止符!
但愿陳波在這條看不到盡頭之路,能走嶄露頭角更高更遠……
編輯:代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