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m800u"><dfn id="m800u"></dfn></ul>
    <strike id="m800u"></strike>
  • <ul id="m800u"></ul>
    <strike id="m800u"><rt id="m800u"></rt></strike>
  • 對當代版畫本體語言的思考——寫在《版畫中國》在合肥展出之際

    來源:中安書畫網 2022-07-01 10:29 作者:鄭賢紅

      “版畫藝術在民間”全國系列巡展近日終于克服重重困難在合肥久留米美術館展出。當代版畫藝術越來越為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特別是像這樣一個大型的高水準的版畫在我省可是難得一見,他集全國版畫名家作品,題材廣泛版種齊全讓人耳目一新是一場版畫視覺藝術盛宴。當今人們越來越多的感知和喜愛當代版畫本體語言和審美趣味,或者說當代版畫語言和審美趣味已經逐漸深入人心,成為大眾藝術欣賞乃至精神追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國際版畫展到國內各種層次版畫展以及網絡的傳播,版畫以其前所未有的態勢迅速普及并登堂入室。

      一、當代的版畫藝術本體語言在審美趣味上更具有當代精神

      首先,當代精神包含著開放、自由、包容以及直接和多意,這一當代精神特征正是版畫藝術本體語言審美趣味所具有的基本內涵,他直指當代人的精神內核,擺脫了傳統的和現實世界的表面化、敘事性,把版畫本體語言的精神性表達放在第一位,這種精神性是通過版畫本體語言的轉換而變通。因此,版畫本體語言的精到和創新尤為重要,因為版畫本體語言的精到和新穎就同時具備精神性和藝術的觀賞性,它的隨機偶然性和藝術家不動聲色的把控能力極具雙重美感,它是藝術語言向精神性指向的必然條件,沒有各自版種所特有的精到的語言錘煉也就無從談論版畫作品的精神性。而版畫作品缺失這種精神性取向也就散失了現代版畫魅力,更無從滿足現代觀眾精神性渴求,現代人的對藝術精神性的渴望和追求,才是版畫藝術家追求版畫本體語言的精神性和審美趣味的原動力。

      其次,版畫本體語言的基本內涵具有直接、簡潔且多意性,可以為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所關注、認知并接受。版畫本體語言有別于中國畫、油畫等其他畫種的語言體系,他的直接、簡潔和多意性全部來自媒介——“版”的轉換(轉化),這是版畫兩大特性的第一個特性就是通過媒介“版”的作用制作版畫,(第二個特性是版畫的復數性)。版畫創作的過程中在選擇或組織制作這些語言的時候是必須考慮預測其通過媒介轉換(轉化)之后的可能會出現的效果,而版畫本體語言的表達準確與否或審美趣味如何,完全是作品的內容所決定的,直接準確的表達當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的版畫本體語言還是否有新穎獨到簡潔巧妙之處,是否在傳統版畫語言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現提升,是否在表達內容方面又有了新的拓展??傊?,版畫本體語言和審美趣味本身所具備的當代精神是當代版畫蓬勃發展的內在動力。

      二、當代版畫本體語言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基因

      版畫本體語言說到底就是印痕,印痕的美感亦是版畫的審美趣味所在。版畫家運用的版畫本體語言和他的審美趣味從起始到形成再到成熟,存在決定意識,版畫家的文化修養、現實經歷與生活的磨礪無不是形成他的版畫作品印痕的潛在因素,說它是中華文化基因也不為過。版畫家的精神意識通過媒介制版轉印,如同燒制陶瓷產生窯變后的物性表達在可控和非可控之間作主觀選擇,把由“物質”到“精神”再作精神的物性體現,完成版畫創作的全過程。版畫家的情感得到釋放思想得以表達,精神性產品得以完成。

      版畫作品的本體語言和中國畫、油畫等其他畫種同樣有自給自足的審美價值和審美趣味,一個優秀的版畫家正是通過長期的創作實踐,具備了自己的版畫本體語言體系,這一點和中國畫、油畫等其他畫種都是共同的。觀察和分析比較優秀版畫家的作品版畫本體語言和審美趣味與研究分析中國畫家、油畫家的筆墨和傳承同樣大有文章可作。

      毋庸置疑,不論是版畫家還是版畫作品各個時期無不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無不是文化基因根深蒂固或潛移默化的體現在作品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國古代版畫、延安時期紅色版畫以及民間版畫都在以其強大生命力感染和影響著當代的版畫家,更有一些優秀的版畫家從中國傳統版畫中汲取本體語言完成當代題材的作品,我們尊敬的賴少其先生帶領的團隊完成的一批大版畫正是這一杰出的代表作。班苓老師的十二生肖等作品則是從中國民間版畫樣式中抽取其語言特征和技巧完成的成功范例。中國精神也是《版畫中國》展覽所展示的作品精神性取向。

      三、當代版畫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決定了當代版畫的進取精神

      當代版畫不論是從中國傳統版畫汲取營養,還是從豐富多彩的民間版畫中汲取智慧;是從現代觀念出發還是借用現代科技手段進入創作都體現了當代版畫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這是當代版畫永遠年輕充滿活力的內在原因。

      中國古代版畫或者中國古代壁畫同時都給予現代版畫本體語言以滋養,滿足現代版畫家對于日益增多的大題材大尺度的版畫創作。民間版畫或者不同畫種的中國畫、油畫語言也都在被版畫所吸收,盡管中國畫、油畫和版畫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自給自足的語言系統,他們也都可以相互借鑒。

      我國地緣廣闊民族文化五彩紛呈,地域性版畫特征同樣極大的豐富了現代版畫的本體語言。而版畫本體有著吸收和改造的功能,使得任何一種語言都在不斷的被拿來被姓“版”的同時依然呈現其源頭活水熠熠生輝,或許這又是現代版畫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當今世界國際版畫語言和觀念不斷被引進,被一些人特別是年輕人所運用,這是這個時代的必然性,無可厚非。這只會更加豐富版畫語言而絕不會被其蠶食或吞沒,這也是現代版畫的自信?,F代版畫的不同版種的本體語言又有差異,版畫家運用版種語言有所不同,題材的適應范圍也需要選擇,等等這些因素千變萬化帶來的卻是版畫藝術的表現性無限擴大和增強。

      版畫對于其它藝術語言的改造和融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媒介的作用,媒介相當于橋梁和熔爐,是天然之造化,無人為之痕跡。因此,版畫從不擔心自己開放性過頭,包容性過度。現代科技人工智能都在向版畫走來,版畫人也在勇敢的接納探索,版畫的進取精神永無止境。

      (鄭賢紅在《版畫中國》合肥展出研討會上的發言)

    編輯:代海豐

    投稿郵箱:15255196177@163.com 聯系電話:0551-65175218

    中安書畫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4120170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備案號:皖B2-20080023-21

    中安書畫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