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m800u"><dfn id="m800u"></dfn></ul>
    <strike id="m800u"></strike>
  • <ul id="m800u"></ul>
    <strike id="m800u"><rt id="m800u"></rt></strike>
  • 牛背上的四季 筆墨間的呼吸

    來源:光明日報 2025-07-23 14:20 作者:張魯

      圖為《四季牧牛圖》卷中的《春牧圖》。

      圖為《四季牧牛圖》卷中的《夏牧圖》。

      圖為《四季牧牛圖》卷中的《秋牧圖》。

      圖為《四季牧牛圖》卷中的《冬牧圖》。

    【藏品的故事】

      閻次平,南宋畫家,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他生于藝術世家,承繼家學淵源,潛心鉆研繪畫技藝。孝宗隆興(1163—1164)年間,閻次平任畫院祗候,后獲將仕郎銜,以精湛畫藝在南宋畫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閻次平在山水、人物繪畫領域成就斐然,尤其在畫牛題材上獨樹一幟。其留存于世的藝術珍品,如《四季牧牛圖》等,皆為中華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四季牧牛圖》為絹本長卷,縱35cm,長358cm,南京博物院于1953年購藏。正如徐邦達1978年鑒定所云,從繪畫技法與意境來說,“畫的路子近李唐的《清溪漁隱圖》”。追溯其流傳軌跡,這幅畫作曾為《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的舊藏珍品,曾輾轉至鄭洞國處。值得一提的是,其包首所用康熙年間的織錦,華美中更添歲月沉淀的厚重感。1986年,謝稚柳、楊仁愷、劉九庵三位文物鑒定界的泰斗齊聚,共同展開這幅珍貴的長卷。經過嚴謹細致的評估,三位先生一致認定,《四季牧牛圖》筆墨精妙、意境深遠,當屬精品之列。

      《四季牧牛圖》以細膩筆觸勾勒出鄉村牧童與牛群悠然相處的和諧圖景。牧童或騎牛嬉戲,或牽牛漫步,牛群或緩步前行,或駐足休憩,畫面生動展現鄉村生活的恬靜美好。閻次平以精妙的藝術手法,將田園風光與童真童趣完美融合,讓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靜謐與美好。

      閻次平的山水畫作,常以雄渾壯闊的山河為背景,巧妙融入生動鮮活的人物場景,將自然之美與人文氣息有機融合,賦予畫面蓬勃生機與深厚意韻。畫牛時,他以細膩筆觸精準捕捉牛的形態神韻,筆下牛群姿態萬千、栩栩如生。他善于運用精妙筆觸與豐富色彩,生動展現自然景觀的瑰麗與人物的神韻風采,其繪畫風格扎根現實,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他極為注重人物情感表達,通過對人物姿態、神情、動作的細膩刻畫,深刻傳遞人物內心世界與情感狀態,實現自然景物與人物形象的和諧統一。

      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長卷中,牛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傳統農業社會的“頂梁柱”,在日復一日的耕耘中,牛成為農耕文明的象征。人們將勤勞、樸實、誠懇的品質傾注于牛的形象,這與儒家倡導的仁愛、忠誠、勤勉等價值觀不謀而合,成為道德修養與精神境界的具象表達?!端募灸僚D》以形寫神,以景傳情,在筆墨流轉間,構建出一個充滿生機與溫情的藝術世界。

      春日的畫卷徐徐展開,大片留白如春天的薄霧,烘托出畫面的主角——兩頭姿態各異的牛與牛背上的牧童。側面的牛,畫家以精準的筆觸勾勒出身體各部分的比例關系,細密的牛毛依循著肌理生長的方向,絲絲分明;局部的烘染技法,讓牛的身軀飽滿立體,仿佛能感受到它溫熱的氣息與厚重的力量。正面的牛,透視關系處理得精妙絕倫,微微右擺的牛頭、起伏的脖頸與背脊、圓潤的肚腹、有力的胯骨,還有那隨意甩動的一截牛尾,巧妙地構建出空間的縱深感。畫家以濃墨點睛,讓兩頭牛瞬間有了情緒的交流傳達。三株垂柳由近及遠,姿態婀娜,或舒展,或低垂,既點明了季節特征,又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

      夏日的圖景里,寥寥幾筆水波紋便勾勒出池塘的清涼與靜謐。牛背上,兩個牧童正沉浸在歡樂的時光中。一個用樹枝做成魚竿,專注地垂釣;另一個則興奮地用手指點,似乎在為同伴出謀劃策。雙牛悠然走到池塘中,仿佛也被這份樂趣所吸引。岸邊,郁郁蔥蔥的闊葉樹枝繁葉茂,濃墨重彩地渲染出盛夏的繁茂。

      秋風起時,畫面的重心轉向三株高大的樹木。在這片寧靜的天地間,牛兒一家悠然自得?!芭0帧卑菏组煵?,眼神堅定地望向遠方;“牛媽”與小牛相互依偎,臥在草叢中。一根墨線看似隨意地從“牛爸”鼻子上蜿蜒至草地,描繪的是無人牽引的牛繩,述說著牧童的“擅離職守”,原來他坐在不遠處,注意力全在拴著繩的蟾蜍身上,玩興正濃。在蕭索的秋意中,流淌著溫暖的氣息。謝稚柳對秋景的評論為:“牛的動態絕佳,繩子一筆畫出,很是巧妙?!?/p>

      冬雪皚皚,一幅清冷而溫馨的畫面徐徐鋪展。畫家以一根起伏的長線條,將畫面一分為二,上方是淡墨暈染的水面,波光粼粼;下方是白雪覆蓋的大地,純凈潔白。殘雪掛在樹枝上,朔風呼嘯而過,枯枝、柳條與落葉隨風搖曳,盡顯冬日的蕭瑟。然而,畫面中的雙牛卻相互依偎著穩步前行。牛背上的牧童,身披蓑衣,蜷縮著身子。盡管寒風凜冽,但這份相依相伴驅散了冬日的寒意,讓畫面充滿了生機與溫情。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宛如一首悠揚的生命之歌?!端募灸僚D》以尋常的牧牛場景為切入點,卻超越了平凡的生活表象,在筆墨勾勒間,捕捉到了自然的韻律與生命的真諦。

    (作者:張魯,系南京博物院文化創意部副研究館員)

    編輯:陳燁秋

    投稿郵箱:15255196177@163.com 聯系電話:0551-65175218

    中安書畫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4120170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備案號:皖B2-20080023-21

    中安書畫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