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m800u"><dfn id="m800u"></dfn></ul>
    <strike id="m800u"></strike>
  • <ul id="m800u"></ul>
    <strike id="m800u"><rt id="m800u"></rt></strike>
  • 劉寶堆:為什么用紅色畫荷葉更受歡迎

    來源:光明網 2025-04-11 15:08 作者:劉寶堆

      傳統國畫都用墨畫荷葉,不用紅,因為荷葉不是紅的。可是,紅色更能象征時代潮流和吉祥如意。我們要突破傳統,適應時代精神,探索用紅色畫荷葉的方法。

      圖一,劉寶堆《朝陽盡染》55x138

      國畫的色調是為主題服務的。紅色稱為中國紅,象征吉祥、熱烈、奔放。春節、國慶、結婚、祝壽等喜慶日子都會使用大量的紅色。表現當今時代的潮流亦離不開紅色。但是,傳統國畫的荷葉不用紅色。挑戰畫紅色荷葉是適應當今時代創作主題作品的需要。

      我的國畫《朝陽盡染》,力求突破傳統設色,營造出奇幻而深邃的東方意境(見圖一)。那大片大片的紅色荷葉濃烈而又張揚。它們在畫面中肆意舒展,每一片荷葉都似燃燒的火焰,卻又帶著水墨暈染的獨特韻味。淡紫色的花頭在紅色荷葉的簇擁下,宛如羞澀的少女,靜靜綻放著自己的美麗。水中螃蟹信步在紅葉的倒影間閑逛,像是在與光影切磋。天空中蝙蝠的俯視與螃蟹的仰視動態形成天地對話。

      回憶北京的早晨,荷花盛開的池塘邊,晨曦灑在荷葉上,紅光映日,美麗動人。微風拂過,荷葉沙沙作響,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荷香。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只剩下我與這滿池的紅荷相互凝視。

      圖二,劉寶堆《晨曦財路》34x138

      《晨曦財路》局部

      圖三,劉寶堆《晨暉染荷》55x138

      《晨暉染荷》局部

      如今,新時代生活中的美好常常如這晨曦中的紅荷,熱烈而短暫。我們在忙碌中奔波,是否忽略了那些如紅荷般絢爛的瞬間?或許,我們應該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處詩意,就像欣賞這些畫一樣,去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在這紅色的世界里,重拾那份對生活的熱愛與憧憬,讓心靈在這熱烈與寧靜交織的氛圍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宿(見圖二、圖三、圖四、圖五)。

      圖四,《晨荷盡染》68x69

      圖五,2020年劉寶堆創作紅荷《碩葉金戈張正義》參加全國展覽200cmx200cm

      在明清及以前的中國畫中,荷葉多以墨色或青綠設色表現,如五代顧德謙和明代陳洪綬的青綠設色,以及明代八大山人張中的墨色荷花作品(見圖六)。

      圖六,明代八大山人張中的墨荷圖和明代陳洪綬、五代顧德謙的青綠設色圖

      清末民初,城鄉文化的發展進程使底層老百姓偏愛色彩明快的作品,部分畫家受西方繪畫的色彩觀念啟發,嘗試更自由的用色。但當時的畫家,紅色多用于畫花頭。較少用于大面積渲染荷葉。齊白石在畫秋天的荷葉時曾經用過一點暖色(見圖七)。李可然用紅色畫過山水畫(見圖八)。前人們這些有益的探索非常值得,但是,仍然趕不上當今新時代的步伐。

      圖七,齊白石畫秋天荷葉對暖色的嘗試

      圖八,李可染用紅色畫山水

      我從2016年嘗試紅色荷葉的表現形式,以紅色荷葉作為畫面主體,賦予傳統題材現代感。結合抽象、裝飾性手法,力爭進一步豐富中國畫的色彩語言。

      我認為,紅色荷葉的畫法,繼承了明代及以前的傳統水墨花鳥畫的精髓,借鑒延伸了青綠設色和沒骨畫法。反映了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填補了使用大面積紅色畫荷葉的空白(見圖九——圖十三)。

      如果墨色荷葉是中國畫技法的需要,紅色荷葉則除了技法需要之外,賦予了更多的象征意義、時代意義和中國人的心理需求。

      圖九,2019年劉寶堆創作《頤園朝暾》68x69

      圖十,劉寶堆《朝陽鍍金玉》6x869

      圖十一,劉寶堆《時代朝暾》68x69

      圖十二,2018年劉寶堆創作《映日荷花》95x180

      圖十三,劉寶堆《時新 時髦 時尚》68x69

      當然,任何事物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紅荷在發展中還會迎來新的晨曦,當然也會有挑戰。國畫荷花的探索永遠在路上。

    編輯:陳燁秋

    投稿郵箱:15255196177@163.com 聯系電話:0551-65175218

    中安書畫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4120170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備案號:皖B2-20080023-21

    中安書畫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