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石器時代帶藤條骨耜18.4×9.8cm浙江省博物館藏

新石器時代帶藤條骨耜18.4×9.8cm浙江省博物館藏
1月25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故宮博物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29家博物館舉辦的“何以中國”展開幕式在故宮文淵閣舉行。
此次展覽作為故宮博物院2022年開年首場大展,跨越壬寅年春節、北京冬奧會、清明節等重要節日,延至5月初,為公眾奉獻一場豐富精彩的文化大餐,并通過以物記事、以事敘史、以史啟思,呈上文博工作者們對于“何以中國”的時代答案。
展覽共展出珍貴文物130余件/套,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畫、古籍善本、印章等類別(受展廳環境限制,大部分紙質和絲織類文物為復制品),包含何尊、長信宮燈、藏文《四部醫典》等聲名遠播的國寶重器。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聯合支持單位,助力此次展覽活動。
展覽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視作一條大河,將文明的起源、傳承、發展比擬于河水的源、流、匯。以“源”“流”“匯”三個單元,三個單元下各設三節,合為“九章”。第一單元“源”,分為“天地之間”“生作在茲”“啟蒙奠基”三節,從中國地理分析開篇,闡釋中華文明生產力動因,以中國獨特的物質文化,展示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制度體系,統一多民族國家由此奠基;第二單元“流”,分為“血脈相依”“和衷共濟”“休戚與共”三節,分別闡釋中華文明通過域內各民族的交流融合、與域外文明的輝映互鑒、與自然萬物的對話互動,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輝煌歷程;第三單元“匯”,分為“民本邦寧”“格物維新”“匯流澄鑒”三節,分別闡釋中華民族尊仁重禮、家國一體的傳統觀念,追求極致、勇于創新的探索精神,文脈綿延、文華盡匯的中國智慧,既集大成地展示中華文化優秀成果,更鮮明地揭示一切文明歷史都由人民創造、人民享有、人民傳承。
編輯:陳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