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名稱
“版畫中國——版畫藝術在民間”全國系列巡展(合肥站)
主辦單位
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
中央美術學院
合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
合肥—久留米友好美術館
展覽地點
合肥—久留米友好美術館
展期
2022年6月28日——7月10日
前 言
蘇新平(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主任、中央美院副院長)
中國是世界版畫藝術的起源國,擁有兩千多年的民族版畫傳統積淀,在推動文明進步和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傳播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形勢下,如何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資源,以便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講傳統、重修養、談創新的文藝新風尚,關系到中國文化自信的確立和強化問題。為此,我們以“版畫中國”系列巡展為契機,將社會主義新時期民族版畫事業進行推廣傳播,充分展現中國版畫工作者的蓬勃朝氣和堅定的探索精神。
就版畫的藝術特征而言,它既能滿足美術作品關于審美和美育的基本條件,又能吸納和包容視覺文化、圖像傳播、思想理念等方面的跨界實踐,是一種集實用性、拓展性和實驗性于一身的古老藝術形態。它歷史悠久,卻又氣象常新。魯迅曾在1934年《無名木刻集》序言中說道:“新的木刻是剛健,分明,是新的青年的藝術,是好的大眾的藝術。” 古元、胡一川、李樺、王琦等現代版畫的開創者們,雖然早已被我們奉為新興木刻運動的老前輩,但不可忽視的是這樣的歷史功績都是在他們二、三十歲芳華正茂的時候所創造的。現代版畫發展幾十年來,即使到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的這段歷史時期,許多健在的新興木刻家已經成為版畫界泰斗級人物,同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但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85新潮”的影響逐步擴大,一些在高等藝術院校中從事專業版畫教學的年輕教師或臨近畢業的學生,已經對版畫進行了嚴肅深入的反思,甚至站在哲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的角度重新審視版畫概念,創作出一系列頗具實驗精神的經典作品。在當代藝術的視野范圍內,這些作品已經超越了版畫概念的束縛,成為展現中國當代藝術精神、向世界宣傳中國當代文化品格的重要名片。
此次“版畫中國”來到合肥-久留米友好美術館巡展,不僅是版畫的群眾屬性得以彰顯的重要形式,也是新時代版畫藝術與徽派版畫傳統的一次時空對話。
部分作品欣賞
特邀藝術家作品

姜陸《冬去春來》91cm×70cm 2014年

蘇新平《風景之一》32cm×65cm 2019年

王華祥《貴州人之一》36.8cm×27.7cm 1988年

郝平《推門•巍峨峻嶺情》55cm×78cm 2013年

黃啟明《千禧看燈•之一》70cm×54cm 2000年

張敏杰 舞臺No.3 平版 75X100cm 2014

代大權《攝像師》144cm×71cm 2016年

李寶泉《天下普洱》之一 45cm×45cm 2011年

班苓《甘南日記》130cm×82cm 2012年

范敏《沉魚落雁》50cm×69cm 2013年

王建山《流系列之八》66cm×96cm

黃洋《“木刻三十六景”之“霹靂凌輝”》59cm×45cm 2018年

隋丞《過山車與浮水者之二》44cm×59cm 2015年

劉京《大師系列——石魯》58cm×90cm 2017年

圖布其其格《掙扎-漂泊》89cm×58cm 2008年

宋光智《尋覓者之十四》60cm×90cm 2002年
青年藝術家作品

柴鑫林《華蓋集插圖二》73cm×53cm 2015年

程慶陶《星月夜》46cm×91cm 2013年

叢偉《犀牛》88cm×61cm 2017年

杜曉夢《夢回苗鄉》之一 56cm×75cm 2013年

蔣強《它就定格在那里》80cm×60cm 2015年

金云《紅袖》88.5cm×40.5cm 2017年

李冰川《女孩》32cm×21cm 2017年

李雙強《迷失者的悲歌之Constandine》48cm×48cm 2016年

李文鵬《從前有座山(貳)》90cm×90cm 2017年

湯曉云《山村翠微之一》60cm×60cm 2021年
編輯:代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