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根生通過他的游山玩水的記憶和經驗來合成充滿著動能的抽象山水圖。魏根生運用富有運動感和充滿表現力的畫法來描繪他的山水情懷。尤其是他的快速劃過的急促筆觸,和相較傳統山水畫更為大膽的用色。都讓我聯想到了西方的抽象表現派的瓊·米謝爾,和她畫有那么一些神似。觀察現實世界是他們共同的藝術靈感的出發點。觀察以后。兩者都通過充斥著個人風格的畫法來打造一幅超越我們日常認知的風景畫。雖然兩者的視覺表現非常神似,但是兩者的創作概念的卻大相徑庭。不同于西方的抽象表現派畫家,魏根生只想要通過個人的繪畫風格來演繹一幅真實的山水畫。所以,你總是可以在他的抽象山水中找到一些現實的殘影,你可以看見一群牦牛,一輛吉普,船只和房子。但是對于米謝爾來說,她的關注點只在于尋找屬于她自己的純粹的藝術表達,只想去留下一幅風景的意象,并非一幅風景的寫照。
雪域之旅系列68x68cm紙本設色
對于中國的當代水墨畫家來說,他們必須要去面對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并在傳統的語言框架下探索屬于自己的繪畫表達。對于那些追隨西方藝術體系的畫家,他們要做的是力求突破傳統的界限,去做一些絕對的創新。但是,以下的這篇討論并不是關于誰好誰壞,或者誰是更符合當代的創作語境。因為不管是中國水墨,還是當代油畫,他們都要去面對他們獨有的藝術史中留下的疑難雜癥。對于魏根生來說,他必須要在意象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對于米謝爾來說,她要通過現實來描繪一幅超越現實的圖像。我們不應該用“當代藝術”這個標尺來一概而論,應該用合適的語境來討論合適的話題。因為各有各的奇思妙想,也是各有各的難處。
新疆印象89x60cm紙本設色
作為一名山水畫家,魏根生的高度抽象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你基本上看不到平常認識中的風景畫。當你湊上前去觀察時,畫上那肆意揮灑的印記和不受拘束的圖案組成了我們“認知”中的丘陵,山峰,河畔和平原。就像他的前輩一樣,魏根生站在高處注視著他眼前的一切。但是不像他前輩的南派山水畫,運用大量的留白來渲染平和的氣氛和環境。也不像北派山水的大氣和怡然自得。魏根生的山水具有一股只屬于他的狠勁,畫中充滿了他的沖勁和激情。
新疆印象89x60cm紙本設色
尤其是在他的手工紙系列,你更容易體會他那近乎野蠻的熱情。那些紙上作品是他大膽的創新,這些紙由凹凸不平的表面構成,紙張的纖維織紋清晰可見,有些甚至有洞。當你再湊近一些,你甚至可以看見紙上的樹皮。突然你會覺得這些紙張并不是單單是畫畫的宣紙,這些是自然的皮膚。然而,正是這些粗暴的處理和不受節制的揮灑反而增強了他的畫面感。因為山和水對于魏根生來說,是一頭狂野的動物,而他是一位馴獸大師。這些紙就是他的籠子,他的筆觸就是他的鞭子。他嘗試著把一頭叫做美景的珍奇異獸抓住,馴服它,把它最讓人驚嘆的一面展現在我們面前。
新疆寫意 34x34cm 紙本設色
靜中帶動是很多中國山水畫家們畢生的創作意境追求。潘天壽大師曾說過他自己的創作思路是:“靜中有動,動而益靜。靜之,深之,遠之,思接曠古而入恒久,其為至美也。”魏根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潘天壽提出的靜中帶動的追隨者。在魏根生的畫中,他的動是快速筆觸和粗獷的紙質,他的靜是靜謐的構圖和詩意的景象。那些雄偉的山峰,遙遠的水村,既安靜又穩固,雖由神彩飛揚的筆觸所描寫,但是他們的本質確實不動與不變的。傳統就像魏根生畫中的金字塔般的大山一樣,你無法去抹去他的存在,他想做的只是在一種語言框架內,把大山用另外一種畫法來演繹。
山居圖68x68cm紙本設色
魏根生也是一個真正的行者。他不是在旅行中,就是在準備下一場旅行的規劃中。那些古代的山水畫家可能會嫉妒魏根生能到處旅行的方便。魏根生也不像西方的寫生畫家,比如保羅塞尚。塞尚把自己的工作室帶進了自然之中,把他喜歡的觸手可及的圣維克多山畫了一遍又一遍,自然的把自己的對環境的細致觀察帶入畫中。當魏根生在旅行時,他就是一個純粹的游客。當他被壯麗山河的美給感動的同時,也用美酒和美食把自己的肉體給照顧的舒舒服服的。但是,旅途的結局必然是離開,魏根生最終還是得回到自己的工作室,把美景畫下來就是他記錄快樂的工具。有人可能會問,那魏根生為什么不用旅行時的相片來提升他畫中的細節呢。因為相片不能記錄畫家的面對山河時的感動和愉悅,所以他更傾向于運用自己的印象和回憶來作畫。這也是因為,魏根生作為一名當代的畫家,他的創作不只是圖像的再現,因為精準的圖像不能完全展現他作為山水畫家那放蕩不羈的靈魂。
編輯:陳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