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移斗轉,日月輪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圣先賢師法自然,苦心孤詣,留下了浩如煙海、燦若星辰的藝術珍品,為我們記錄了時代,展現了美好,延續了文明,這是繼承人類優秀傳統文化、惠及千秋萬代的寶貴財富和藝術寶庫,我們都應該為人類在與大自然休戚與共、繁衍生息的歷程中創造出如此豐厚的文化遺產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縱觀這數以萬計、散落世界各地博物館的偉大藝術品,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這些藝術品都鐫刻著鮮明的時代烙印,蘊含著作者身處時代的人文情懷與審美取向,作者無不借著作品來對這個時代的政治、民生、文化進行著觀照,或抒發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或表達對山水田園的向往,或隱喻所處時代的弊端,或贊美自然萬物生發出的宇宙能量......無一例外,這些作品都震撼著我們的心靈,或悲或喜,或怒或哀,或癡或癲,我們在作品中感受著人生所有極致的體驗,感同身受著作者的心路歷程。
相信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巨幅油畫《格爾尼卡》給不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畫面由七組符號化的形象組成,其夸張的造型,沉郁的色調,密碼般的圖像,仿佛把觀者拉入到一個虛幻而不可捉摸的世界。然而,當你了解了畢加索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創作意圖,你自然就明白了作品深奧的含義,也就更能深切體會畢加索的后期立體主義語言內涵,對作品表現殘酷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鞭韃法西斯的時代特征有了進一步了解,強烈的時代屬性成就了《格爾尼卡》不朽傳世之作。視線拉回到國內,在中國書法領域,所有人都為“天下三大行書”的藝術魅力而驚嘆。當你初覽《蘭亭序》、《祭侄稿》、《寒食帖》時,也許你會被作者完美的筆法、絕妙的章法所吸引,可是這僅僅停留在審美的表象階段,當我們了解了王羲之、顏真卿、蘇軾在創作這些作品的時代背景,體會他們在時局命運的影響下,以何種創作心境提筆落墨時,你會對這些作品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與認知,作品的歷史厚重感更加強烈。從大唐氣象到宋人尚意,從巨碑山水到殘山剩水,從意大利文藝復興到巴洛克美術,從新古典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從表現主義到后現代主義,無論是西方藝術史,還是中國的藝術發展進程,每一件代表作品的時代特征始終鮮明突出,時代屬性始終如影隨形,可以說,每一件藝術品的誕生都伴隨著鮮明的時代印記。我們要感謝所有時代的饋贈,并且得出結論:所有的文藝作品只有放到宏大的歷史背景中,只有筆墨當隨時代,賦予作品鮮明的時代特征,它才具備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也才有可能真正成為流傳千古的經典。
新中國成立以來,祖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大地迸發出旺盛的藝術創作激情,一大批文藝工作者用手中的畫筆盡情描繪著祖國新山河的豐貌,表達著對新中國的無比熱愛和熱切期待。經過幾代文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社會主義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異彩紛呈,文藝氛圍融洽和諧,文藝創作積極活躍,文藝隊伍意氣風發,文藝界呈現出大團結、大繁榮、大發展的生動局面。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文藝工作者要“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要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來高標準要求自己的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創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藝精品,努力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省委書記李錦斌也寄語全省文藝工作者,殷切希望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和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賀信精神,增強“四個意識” ,堅定“四個自信” ,做到“兩個維護” ,自覺承擔好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去年7月,省文聯第七次代表大會向全省文藝工作者發出《“爭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倡議書》,倡議全省文藝工作者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做有信仰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做有情懷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始終唱響主旋律,做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會議要求,全省文藝界要通過學習宣傳貫徹,團結引領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初心使命、響應時代召喚、心系安徽發展、追求藝術理想,切實將會議部署要求融入具體工作、融入創作實踐,結合年度重點工作,推動會議精神落地見效,推動全省文藝事業向高原邁進、向高峰登攀,為加快推動安徽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省第七次文代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安徽文藝界再鼓勁、再出發、再沖鋒的時代號角已經吹響!
不可否認,時間邁入21世紀,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各種信息、思潮、觀念蜂擁而至,很多固有的審美標準、審美取向、美學趣味與我們所處的社會生活一樣,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何更好的融入鮮明的時代特征,如何更好的應對新時代賦予的命題,如何有效梳理出符合我們社會主義特色文藝的發展模式,是我們所有藝術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的職責使命和責任擔當。安徽在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過程中,在脫貧攻堅、決勝小康、抗疫抗洪、經濟建設、文化創新等領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涌現出了大量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文藝工作者要深入思考如何在這些領域深度挖掘感人題材、探索表現手法、展現美好瞬間,以此為契機,把大量在基層一線舍小家、顧大家、祖國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黨員干部、醫務工作者、武警官兵、新聞記者、人民警察等特殊群體的形象進行藝術提煉和加工,把他們的動人事跡通過各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認真做好題材加工、導向引領、精神提煉、作品研討等工作,推出一批富有思想性、時代性、警示性、啟發性和高度藝術性的現實主義“高峰”作品。我認為,當前,人才最為關鍵,建立長期、長效、常態化文藝人才培養機制迫在眉睫。反觀當下,我們并不缺在技藝層面上的文藝人才,缺的是有高度歷史觀、政治大局觀、對時代脈搏和時代特征有著精準把握的復合型人才。建議全省各級文聯及所屬協會應該不拘一格降人才,選拔推薦一批政治覺悟高、大局意識強、有著極強可塑性的年輕文藝工作者,與老、中年文藝家共同組成創作方陣,走出工作室,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到人民中去,到火熱的城市大建設、大發展中和廣闊的農村天地中去體驗生活,在經濟主戰場認真觀察并總結屬于這個時代的鮮明特征,共同研討創作,充分發揮年輕文藝家的思維活躍、新潮、奔放的特質,放手營造寬松的成長環境和創作環境,引導挖掘代表年輕一代蘊含的新思想趨勢以及意識形態,并創作出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鮮明特征的精品力作,既為安徽的文藝隊伍儲備培養了可觀的創作后備力量,也為后人留下珍貴的經典作品以及文化遺產。其二,建議各地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和學術機構要深入研究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建設好文化陣地,定期推出珍貴、優秀的館藏藝術品專題展、系列展,并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把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魅力最大限度展現出來,逐步提升人民大眾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水準,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好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命脈,增強我們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三,我們每一位文藝工作者都應該以振興中華文化、謳歌新時代為己任,積極探索在文學、繪畫、書法、音樂等文藝領域的新觀點、新思維、新方法、新形式、新材料,在吃透傳統的基礎上創新表現手法和技法,注入這個時代應有的活力與特征,力爭以最大深度和最廣維度全方位探求藝術門類的精深境界,合力推動文藝創新和文化變革,切實做到總書記所說的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其四,充分發揮文藝家志愿者協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美術院校、民間畫廊的作用,常態化開展文藝輔導、培訓、講座等公益服務活動,開創性組織諸如“文藝進萬家”、“書畫育新苗”、“藝術在身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進一步提升大眾的文化藝術修養以及參與熱度,廣泛營造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為安徽的“文化大省”加分加油。
特別重要的一點,在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我認為,文化、宣傳主管部門應該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圍繞此宏大且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進行重大題材主題創作和研討,從多個視角、多個創作層面、多種藝術手法打造一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藝作品,以此向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獻禮,展現全省文藝家的精神面貌和創作實力,對全省文化建設成就進行一次大巡禮,增加安徽省的文化大省美譽度和歷史厚重感,這也是拉動我省文化繁榮、文藝復興,助推安徽文藝創作再上新臺階的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說: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文藝的根本宗旨也是為人民創作。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催人奮進,全省文藝工作者都必須要立即行動起來了!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穿越5000年的風雨,中華文明血脈延續至今,飽經磨難,歷久彌新。毋庸置疑,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新時代,這個時代的光輝照耀著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輝映著燦爛的中華文明,把這個時代的偉大、光明、雄壯、優美、和諧、感人等所有美好的特征深刻融入我們的文藝作品,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創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藝精品,共同謀劃社會主義特色文藝事業新局面,這就是我們全體文藝家的時代使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編輯:陳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