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m800u"><dfn id="m800u"></dfn></ul>
    <strike id="m800u"></strike>
  • <ul id="m800u"></ul>
    <strike id="m800u"><rt id="m800u"></rt></strike>
  • 趙曙合丨刺激性的藝術——漫畫之道隨想

    來源:美術報 2021-05-10 10:12 作者:趙曙合

      魯迅在《什么是諷刺》中說:“諷刺的生命是真實,不必是曾有的實事,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漫畫的第一要緊事是誠實,要確切地顯示事件或人物的姿態,也就是精神,使人一目了然。但藝術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虛構”,它用人們可以信以為真的虛構世界來模仿現實和人們心里,藝術不可能沒有“虛構”,然而藝術的“虛構”必須有現實的基礎,這就是概括,它不是歪曲事實,恰恰相反,是為了更加真實地反映現實,畫出本質性的東西,只有真實,才能有力,雖然夸張,但不是胡鬧。

      一篇無字的論文

      漫畫的題材來源于人類日常生活中,漫畫家通過夸張的手段把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及社會生活中的矛盾,或抽象或寫實地表現出來,表達自己的態度,鞭撻社會的丑惡。

      上海《良友畫報》主編馬國亮《漫畫的根本問題》一文認為,漫畫的根本問題是漫畫家學問的修養,他把漫畫分為“抒情”和“諷刺”兩種,抒情的是一首無字的詩,沒有做詩的能力是不能創造出好的抒情漫畫的。譬如豐子愷本身是一位散文大家,也是一位詩人,然后才是一位漫畫家,他自己也認為漫畫是介于繪畫與文學之間的一種藝術,文學大于漫畫;而諷刺漫畫是一篇無字的論文,沒有做論文的能力,也難于繪出一幅深刻的諷刺漫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雜志編輯畢克官、美協漫畫藝委會學術秘書黃遠林在合著的《中國漫畫史》中說到,三十年代以前,我國漫畫理論研究只有零星的、個別的進行,在這方面魯迅是一位先驅者。魯迅雖說不會畫畫,但他的雜文思想對漫畫界影響深遠,在諷刺漫畫探討方面起到了極大的引導作用。比如說他認為雜文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敢說真話,敢于批評,而他本人又以超拔的智慧、淵博的學識和高超的語言技巧賦予了雜文多種形式,許多語言突破詞匯和語法規范,創造一些讓人驚喜的表達效果,仔細琢磨發現每一句都是讓人拍案叫絕的漫畫。連蘇聯作家法捷耶夫都說,“他(魯迅)是真正的中國作家,正因為如此,才給全世界文學貢獻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語言是民間形式的,他的諷刺和幽默雖然具有人類共同的性格,但也帶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點。”

      畫家葉淺予先生說:“我曾認為自己是個游戲人間的玩世派,其實是指我對現實世界的一種看法。逼得我不得不從反面來看這個世界,用丑惡污濁的一面來反襯光明好的一面。”

      做一個“清醒者”

      畫好一幅諷刺漫畫并沒有那么容易,漫畫家除了需要有仔細的觀察,要有表現的力量,不能千篇一律地跟風以外,還要認清自己的責任、權利、義務,要有人文情懷,做一個“清醒者”。優秀的漫畫家不僅需要常識與經驗,還應當能夠敏銳地捕捉到社會信息,能夠喊出民眾所欲喊出的呼聲。在這方面,我的老師鄺飚就是實踐者,他以嫻熟細膩技法,夸張幽默并且滲透著辛辣諷刺的畫面,涉獵時政敏感話題,大膽發表自己觀點,為正義良知探索真正意義上“諷刺與幽默”的真諦,著實讓人佩服。以時評雜文而聞名于網絡的毛牧青在《幸好政治漫畫還有鄺飚》一文中寫道:“鄺飚的漫畫作品尤其是時政作品不隨波逐流,觀點充實有一定內涵深度,通常以所謂的負面消息做素材,抨擊諷刺之余會給人一種沉思和希望。”比如他的《神馬》曾獲廉政漫畫獎,作家嘯之評這幅漫畫表達的不是互相監督、互相鞭策,而是在原地轉圈、互拍馬屁。主辦方對畫作給予“廉政主題大獎”是一個誤讀,比漫畫本身更具反諷意味。不知道官方是真把互拍馬屁誤當成了互相鞭策呢?還是想要宣揚互拍馬屁的官場哲學呢?

      不少國畫家在國畫小品創作中融入漫畫理念,有諷刺也有調侃。比如國畫家尉曉榕筆下的人物特征有很強的諧趣性,他畫的老子、莊周、醉八仙等各色人物不正襟危坐、不一本正經。在他筆下騎牛過函谷關的老子,不像大學者也不像大宗師,而是一個笑容可掬、睿智寬和、掉了門牙的老頭兒;想象奇詭、文思縱橫、一夢成蝶的莊子,則是酣睡在藤椅上、把癢癢撓在地上的民間“俗土”;醉八仙完全是一群喝暈醉倒的酒鬼,正如畫家所題“八仙原來盡酒仙”,極富幽默,讓人看完忍俊不止,感嘆神仙圣人也不過如此。

      漫畫是有煽動性和刺激性的藝術,邵大箴先生說藝術要有思想和文化的深度,也要有社會批判的力量,諷刺和揭露是藝術的“應有之義”,如果缺少了這些,那藝術就純粹成了歌功頌德的藝術了。

      (趙曙合作者系福建省漫畫研究會副秘書長)

    編輯:陳燁秋

    投稿郵箱:15255196177@163.com 聯系電話:0551-65175218

    中安書畫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4120170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備案號:皖B2-20080023-21

    中安書畫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