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華,字華東,1968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天長市,民建會員,2022年9月被安徽省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聘為特約研究員,他同時是家鄉天長市工商聯(總商會)常委,天長市書法家協會顧問。在中國書法出版傳媒2019年書法理論與創作研修班和2021年中國書法出版傳媒書法臨摹與創作課題班中均擔任班長;先后供職于天長市市文化部門,安徽經濟報社記者,工商導報社主任;安徽省工商業企業家藝術家聯誼會秘書長,安徽省皖西南經濟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合肥市滁州商會秘書長等職。取得國家新聞從業資格證書和秘書長從業資格證。多年來,創作各類文章800余篇,發表于《農民日報》、《中國文化報》、《文化月刊》、《安徽日報》等。創作新編大型古裝連臺本劇《風箏情》,參與編著《安徽優秀民企》、《新徽商力量》等大型畫冊等。

書法有法,筆法、結構、墨法、章法構成書法四要素,而章法更是書者的終身追求。汪華先生自幼習書,爺爺是他的書法啟蒙老師。每每回憶起學習書法的經歷,他記憶猶新:當年沒有紙和墨汁,就在水牌(小木板)上硯墨寫,墨水質量很差,一股難聞的臭味,直刺鼻腔。寫好,找出問題,用水沖掉,接著再寫,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無論春夏秋冬、寒來暑往。
書法是對文化信仰的一種承載,書法追求“能用拙,乃得巧,能用柔,乃及剛”。汪華先生勤耕墨海,不管何時,他都要寫上幾筆或者比劃幾下。看到好的書法作品,總是會認真欣賞、悉心揣摩。一次,在安徽省馬鞍山市采石磯公園林散之紀念館,他迷上了大師的字,看得入迷,腳似生根,讓同行的人等了一時有余,還以為他跑丟啦。幾十年來,他孜孜不倦臨摹柳體、顏體,“二王”以及米芾等,同書法大家進行超時空交流。“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可紹于古人”,他的字形美而質樸,筆圓而見方,風格獨特,厚重質樸,自成一體。作品酣暢淋漓,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故書也者,心學也;寫字者,寫志也。”書法創造的過程就是“苦”其心志之旅,一年四季,即使公務纏身,汪華先生哪怕是犧牲睡眠時間,每天至少要抽出一到兩小時來習書,他時長因習法一站就是半天,全神貫注,樂此不疲,物我兩忘。2016年夏天,他在創作書法作品《金剛經》時,雖然全文近6000字,但他十分講求章法,一筆一劃書寫,寫了近兩個月。當35米長卷,赫然展現于眼前時,他方才意識到自己的手腕都快寫脫臼了。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矣。”汪華先生為人處世從來追求個“實”字。對工作與書法,他總是講求一步一個腳印,從不含糊。工作,認認真真、兢兢業業;書法,以文會友、取長補短。筆底深秀,自然有氣韻,有書卷氣。曾先后獲得民建安徽省委組織的《喜迎二十大奮進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民建建設與履職成果圖片暨書畫攝影展》優秀獎,“全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書畫大賽三等獎”,“炎黃杯”翰墨春秋全國書法大賽二等獎等。
閱歷,壘起一個人的精神高度!汪華先生不忘初心,可謂是“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
編輯:陳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