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m800u"><dfn id="m800u"></dfn></ul>
    <strike id="m800u"></strike>
  • <ul id="m800u"></ul>
    <strike id="m800u"><rt id="m800u"></rt></strike>
  • 千年古瓷守藝人

    來源:新華網 2020-06-28 17:49 作者:

      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運用點彩手法施釉(6月19日攝)。

      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與唐三彩古窯址相鄰處的一個工作室里,63歲的游光明擦拭著自己燒制的“三彩雕花杯”,并不時向記者介紹著它的制作工藝和獨特之處。

      游光明的家鄉鞏義市就是著名瓷窯鞏縣窯的所在地,這里也是已發現的燒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窯址。“鞏縣窯始燒于隋,盛于唐,是我國北方最早燒造白瓷的主要窯口,隋代燒制青瓷,唐代以三彩為主,并孕育了唐青花,創燒了絞胎瓷等等。”自小就對瓷器燒制有著濃厚興趣的游光明講起鞏縣窯的歷史如數家珍。

      為了復燒鞏縣窯,游光明帶領他的團隊調查瓷土、研究釉料配比,從小作坊發展到成立鞏縣窯陶瓷研發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反復試燒和研究,游光明已經做出了100多種鞏縣窯的典型器物和30多種礦物質釉色配料。 “我們始終堅持以復古、仿古為主,希望能把古人的陶瓷智慧傳承延續下去。”游光明說。

      2015年,鞏縣窯陶瓷燒制技藝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9年,游光明也作為鞏縣窯陶瓷傳承人獲得中國陶瓷歷史名窯恢復與發展貢獻獎。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施釉(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展示燒制的透影白瓷作品(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研究釉色的流動性(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裝窯(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觀察燒制好的器物釉色(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查看他燒制的“三彩雕花杯”(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裝窯(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施釉前對器物進行打磨(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游光明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傳習所里查看作品(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游光明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傳習所里查看作品(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小黃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拉坯(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編輯:朱春玲

    投稿郵箱:15255196177@163.com 聯系電話:0551-65175218

    中安書畫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4120170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備案號:皖B2-20080023-21

    中安書畫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