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版畫界,徽派版畫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賴少其、師松齡等為代表的安徽版畫家們創作了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新徽派版畫。此后,安徽一批中青年版畫家脫穎而出,創作出一批具有現代品格的版畫作品。其中,師晶便是參與者之一。作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省版畫藝委會主任,師晶一次次突破版畫的創作界線,在新徽派版畫所奠定的開放語境基礎上深層掘進,打造出一個內涵更加豐富、個性更為鮮明的新徽派版畫的現代圖式。
《巢湖頌》(2019年木刻原板壁畫)師晶244×1600cm安徽名人館陳列
一走進師晶的版畫工作室,記者就被入門處擺放的一張徽州風景版畫所吸引。遠處的徽派建筑和山巒分外飄渺,近處的油菜花鮮亮靈動。師晶感嘆,若不是新冠疫情影響,油菜花開滿整個徽州的時候,他定在皖南寫生。也許是受到身為徽派版畫家父親的影響,又也許是骨子裡對徽州濃郁的人文底蘊的喜愛,師晶的藝術創作從未離開過徽山皖水。
2006年,師松齡指導師晶印制版畫
6歲接觸版畫父親影響終身
師晶1968年出生于安徽省蕪湖市,父親師松齡是新徽派版畫的領軍人物之一。因此,他從小就在版畫的氛圍中長大。師晶記憶裡最早接觸版畫是在6歲,那時父親正在合肥與賴少其等版畫家創作大版畫《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白天父親做版畫的時候,他還幫忙磨版畫。上小學時,師晶見證了父親在家完成的版畫代表作《云天蒼松》。幾個月的時間,父親每天趴在桌子上,在堅硬的梨木上,一天刻下不到巴掌大那么一點點。很辛苦、很慢,這是師晶對版畫創作的最直觀感受。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航站樓壁畫《黃山勝景天下奇觀》師晶2013年660×3600cm
小時候父親常年往返安徽合肥市與蕪湖市之間,每次回家,都會給他帶“小人書”(連環畫)。現在回想,師晶記得的不是小人書的故事情節,而是書中繪畫的線條和構圖。原來,那些“小人書”都是父親精心挑選的當時知名畫家的創作。父親還有意識地培養師晶練習速寫,這為他此后的藝術創作打下堅實基礎。高三準備藝考時,師晶在父親的指導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版畫作品。師晶大學雖然選擇的專業是油畫,但他后來還是在父親的影響下走上了版畫之路。
《抗日名將孫立人》版畫 (安徽名人館藏陳列)
版畫包羅萬象嘗試融合創新
90年代,師晶的兩幅油畫作品先后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隨后,他的版畫作品也獲入選。期間師晶一直兼顧油畫和版畫創作,直到2013年。在父親去世5周年之際,師晶以父親《黃山》系列版畫為素材,設計繪制了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航站樓內主立面240平方米漆壁畫作品《黃山勝景天下奇觀》,這是內地公共藝術空間最大的一幅吸收了版畫風格的壁畫。作品再現了黃山旭日東昇的輝煌景象,版畫的沉實剛健,與漆畫工藝獨特的肌理相結合,營造出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而這次版畫與漆畫工藝結合的嘗試,則給師晶打開了全新的創作大門。
《天柱神韻》(2017年版畫)師晶200×600cm
隨后,師晶亦嘗試將版畫與國畫等相結合。2017年,歷時一年多時間,師晶創作完成了其新徽派版畫的代表作《天柱神韻》。畫幅長6米,高2米,把徽派版畫語言、現代繪畫的象徵意味與中國傳統繪畫的意境相結合,形成了抒情詩般的意韻內涵和富于表現力的版畫語言。當年8月,該版畫出現在中國美術館《錦繡中華--當代新徽派版畫作品》展覽中。這是繼1984年之后,安徽版畫再一次進京展出。
《涅槃》(2010年版畫)師晶
徽派主題創作不斷突破自我
每年,師晶都會去徽州寫生幾次,這個習慣始于1988年父親第一次帶他到宏村。那是師晶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到了宏村他就被那裡的建筑吸引了,父親拿出畫本畫起了速寫,自己也跟著畫了起來。旖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人文底蘊,也是自那時,師晶更加鍾情于安徽的這片山水,同時這裡的歷史文化亦滋養著他的創作。師晶深知,在自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崎嶇道路上,沒有歷史文化的修養與積淀,哪來自己作品的思想智慧情感。
師晶創作中
2019年,師晶再一次將創作的目光投向安徽,并突破版畫的格局,亦再一次突破自我,完成了寬16米,高2.44米的大型木刻《巢湖頌》。這是目前內地最大的原板版畫。畫作既呼應歷史、表現傳承,又呈現時代發展的脈絡和風貌。在藝術手法上,該作品融合版畫、油畫、中國傳統山水等多畫種表現技巧,以散點透視構圖,汲取古代徽派版畫以陽刻線條結構造型的特色,融入現代版畫風格,或精雕細鏤,或奏刀明快。在安徽名人館裡,這幅版畫原版呈現。對師晶來說,安徽有太多值得創作的元素,包羅萬象的版畫與之最為搭配。他亦透露,自己的下一幅版畫作品正在創作中,靈感依舊源于這徽山皖水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趙臣 轉載香港《文匯報》2020年5月5日)
編輯:朱春玲